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要为广大农民兄弟办实事。南京市交通局日前透露,在全市889个行政村去年底实现水泥路村村通基础上,今年98%以上行政村通农公班线,通车镇村站牌设置率达100%,让农民兄弟在村口就能坐车进城办事,极大方便老百姓出行,加快南京农村经济发展步伐。
随着沪宁、宁连、机场、宁马、宁高、雍六、宁杭等高速公路相继建成,南京市的路网密度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已处于领先地位,并形成对外交通“大动脉”,而乡村路,则成了“毛细血管”。经过5年多建设,如今南京农村乡村路的“毛细血管”已形成5800余公里水泥路,在全国率先构成了一个连接各主要干道的镇村公路网。
水泥路搭起了通班车的“大平台”,随着实现村村通,一项造福百万农民的民心工程随后进入实际操作——农村班车直接开到农家门口。各区县通过经营权招投标,对农公线班车进行改造,在村口设站点。江宁区、浦口区随着中北巴士进入,所有村镇农民已享受到出门坐公交的方便。从2004年开始到去年底,全市889个行政村,已通达班车行政村858个。其中:高淳县165个行政村,通达157个;六合区231个行政村,通达220个。而江宁区、栖霞区、雨花台区的行政村已全部通公交。
据了解,虽然农村路越修越多,但通班车还要进行标准化改造。对此,市交通局对行政村公路宽度小于5米的,要求每隔200米至300米建一处会车点,以满足通车需求。市交通局党委书记刘少青说,在“十一五”期间,市委市政府为农村办实事的第一件,就是实施通达工程。让农民在村口坐班车也是交通部门一直想为民办的实事之一,今年已将推进农村客运班车通达工程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力争使全市889个行政村中871个能通上客运班车,班车通达率目标为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