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展冷盘点:校车为何淡出我们的视野

要知道,在2012年道路运输展上,校车也曾是“当红主角”,各个企业的校车产品纷纷推出,曾让我们看到了校车市场的希望。然而不过短短四年时间,同样的展会上却出现了“今非昔比”的尴尬,问题出在哪儿了?校车为何没有像我们预期的那样“井喷”?
有专家认为,归根结底,还是政府重视程度的问题。相较于新能源车目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部门都高度重视的“盛况”,难出成绩且面临潜在风险的校车则是各方都不愿接手的“烫手山芋”。
为何梦想难以照进“残酷”现实
记者仍然清楚地记得,2012年,在一系列惨痛的校车安全事故终于推动《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出台时,业界预计这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市场,按照专家当时的预估,全国校车市场的需求约在100万辆-150万辆,校车市场的启动,不仅将我国每年总量为50-60万辆的客车市场容量大大扩容,其发展速度也将远远快于受成本、充电等多种因素制约的新能源客车。
经过2012年与2013年的起步摸索,校车市场并未在2014年迎来爆发,2015和2016年反而更显沉寂。相关统计显示,2014年1-9月,校车共销售19049辆,同比下降 16.8%。和新能源客车销量猛涨的势头形成鲜明对比。事实上,校车市场增长放缓的势头在2013年已经显现,而且越来越突出。
为何本应市场起步快于新能源汽车的校车,降温如此之快?有关专家给出了如下回答。
首先,我国的校车热源于接二连三惨痛的校车安全事故引发的舆论关注,《校车安全管理条例》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出台离不开社会舆论的强力推动。但社会舆论不可能一直高度关注校车安全,随着社会舆论关注的减弱,政府推动校车的压力与紧迫感也大为降低。
其次,是由于政策的“烂尾”。这是《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出台后我们就一直有的担心,因为国情不同,无法照搬美国的校车制度,加上中国城乡差距、中西部地区经济差异较大,很难用一部宏观的管理办法、一个模式解决不同地区的校车问题,需要相关的教育、交通等主管部门在《校车安全管理条例》之下做很多细致、协调甚至是创新的工作。
按照《校车安全管理条例》,校车安全管理由教育、公路运输、工信部、质检总局等多个部委共同负责,但汽车行业“多头管理”的弊端在校车管理上表现更为明显,“谁说了都不算、互相推诿观望”,在主管部门权责不清的情况下,当初国务院高调颁布的《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的贯彻落实进展缓慢。
再次是费用问题,校车的运营状况决定了其很难盈利,高昂的购车成本和运营成本学校自身无力承担,社会资本望而却步,再加上支持校车服务所需的财政资金政策不明确以及相应的政策落实不到位,使得多年来校车运营管理始终面临“谁来掏钱”的尴尬。
可见,校车虽然承载着各种沉甸甸的责任与希望,但在各种现实问题面前,那一点点本来即将燃烧的小火苗很快就被掩盖,留给我们的则是各种惋惜。
校车是否还有机会再“得宠”?
那么,校车是否还有机会像新能源车一样炙手可热?如何才能再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呢?
我们不妨看看新能源车“火”的过程,2012年第一轮新能源客车示范运营结束后也曾陷入低迷,但得益于新一届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并由国务院副总理专门负责此事,多次强调要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在多次深入地方与企业调研的基础上,而且政策方面大力支持,相继解决了新能源车推广中的问题,引起社会舆论高度关注,地方与企业的积极性也大为提升。
反观校车,2012年出台的《校车安全管理条例》并不完善,但此后再无新政跟进补缺,一些地方的校车示范也工作也没有下文。
曾有地方教育部门负责人私下“坦诚相告”,校车管理是个吃力不讨好的活,采购几十辆校车天天在路上跑,运营管理的事繁杂不说,安全问题始终是“隐形炸弹”。 “事故概率总是有的,万一出现重大安全事故,教育口的人肯定要担责任,但如果我们不出头管这事,就一点风险没有。”正是这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管就没有责任”的推诿做法,使得2012年以来校车市场一年比一年冷清。
业内资深人士指出:“要提升校车市场的热度,既要像重视新能源汽车一样,中央领导高度重视并有专人负责主抓协调;也要进一步完善《校车安全管理条例》,细化执行层面的规定,调动地方执行的积极性。同时,在校车运营管理上,也要增加灵活性,为社会资本、民间力量介入校车市场运营留下探索空间。”
校车,本该担当重任的角色,却因为一些主观或客观原因,被按下了“暂停键”,虽然有些有责任的校车营运企业还在坚持,但也时常表示出无奈和艰难。
总之,校车不该就这样暗淡下去,而是需要我们共同坚定信心,不断调整思路与方法,展开双臂,勇敢地迎接金色的希望之光。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rxcoffe.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乐竞官方网站,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rxcoffe.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乐竞官方网站)”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国庆假期收官,藕粉出行体验分享来啦![10-08]
- 合肥国际新能源车展 安凯引领“智·电”出行[10-01]
- 智驭未来 匠心筑梦 中车电动第五届职业技能大赛冠军揭晓[09-30]
- 打卡《黑神话:悟空》取景地 还得靠依维柯4X4[09-30]
- 中通H11交付首汽 助建首都高质量旅游客运服务体系[09-29]
- 绿色公交“新风景”安凯纯电动G6批量上岗绍兴 [09-29]
- 公共出行焦虑重重 欧辉客车BJ6859帮你做好情绪管理[09-29]
- 梦想1+1 VIP 中通客车助力森煜汽运打造彩云之南高端旅游靓丽名片[0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