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BRT为鉴,健全公交优先的决策机制
广州快速公交(BRT)于20日开始商业运营。就像它在试运行期间一样,出现了某些细节问题,如专用道不专用,安全门有故障,护栏低容易跨越等。此外,BRT巴士几天来都发生了与其他车辆或行人的轻微交通事故。依据春运交通的特点,预计在元宵节前后,返穗车流和客流剧增,BRT将承受全方位的考验。交通部门和全城市民都在等待承载压力的正式到来。
BRT之所以受到严重关注,是因为它亟须给出一个答案。对决策部门和参与的行政系统而言,需要以此印证上马这个项目的合理性,进一步论证公交优先战略。从此前交委的一系列表态看,这种心情是迫切的。对沿线居民来说,同样需要衡量BRT在常态情况下的效用,亦即对缓解公交郁结的真实效果。无论何方,共同的要求是获得一份实事求是的运行评估。
那么,什么才是评判BRT是否成功的标准?评分比重是以决策部门的调研为重,还是以公众的公交体验为主?相信这在运行一段时期后,必然会成为舆情分化的焦点。在新的争论主题到来之前,现在的问题是将BRT纳入公交优先的整体框架考量,不作孤立理解,而是将其与公交票价优惠、地铁建设等量齐观,检讨项目决策与市民体会间的联系。
基本常识是:BRT不等于公交优先,它只是实现后者的一种手段。公交优先对广州交通的指导价值是无可否认的,但目的正当并不顺势推导出手段方式的必然合理。就好比从今年元旦起执行的公交优惠方案,数载争执之后,仍然未合众意。再如地铁三号线,提前竣工改善城郊交通,可是所挂车厢稀少,周转不力,引发如潮不满也是事实。
公交方面的细节瑕疵或可以弥补,给予时间和财力,类似BRT安全门的小毛病都可以修缮。不过,从上述三种类型的公交行政看,所谓的公交优先在被谈论时,它并非天然地正确或不可反驳。实质上,公交优先属于公共财政问题,是重大的公共决策,是广州是否宜居的大众感知之一。公交优先不外乎人,市民群体及其合法代表应该对公交优先决策具有更具体的权力。
自BRT项目开工至今,中山大道沿线居民就有不同声音,他们自认为被公交优先战略漠视了。从地铁分布图上可见,这个人群超密集的狭长区域是空白,没有被地铁覆盖,而是留给了BRT项目做实验,几十万人的生活就此改变。BR T自始至终,即便是利益直接相关者也没能置喙于决策过程。公交优先对市民参与决策的布置不够周详得力,已迅速成为民众公交郁结的一部分。
广州实施公交优先策略,得益于宽松的公共舆论环境,市民对公交项目的批评有充沛的展露。但问题是要改变说归说、做归做的隔阂。其实这方面是有决策工具和法规可资利用的,例如广州市人大拥有对重大行政决策的审核权,程序上能为民意与政策的和解提供制度化通道。BRT引发纷繁争议,作为借鉴的例子,若要公交优先继续往前走,用实操充实公交优先的决策机制不可缺。
中山大道BRT试验段之后,如何确立BRT在广州公交优先布局中的位置,是暂缓推广还是扩大建设,即将成为交委不可回避的质疑。而诸如此类的公交项目也会出现在地铁线路设计、公交公司财政补贴乃至于票价定制的各个方面。所有这些都需要一个透明的决策平台来承载公义,释放公交出行之怨、之怒。纵向来看,广州积累了一些经验,但也从不缺乏教训。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rxcoffe.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乐竞官方网站,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rxcoffe.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乐竞官方网站)”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大连地铁加开47列次 保障焰火秀期间市民出行[09-27]
- 进万企、解难题:便捷市民上下班通勤路,成都公交出实招[09-20]
- 中秋假期去哪游玩?郑州公交上线 8条景区直达专线[09-14]
- 乘小巷公交 游古街小巷[09-09]
- 行业观察|北京公交专用道第三批优化调整对出行有哪些影响?[09-05]
- 郑州公交:城市记忆之行进中的公交[09-04]
- 创新高!车展开幕在即,成都公交将开两条免费摆渡线![08-29]
- 贵阳公交构建智慧交通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美好出行需求[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