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公交校车:小区上车直达学校
2011年杭州“两会”期间,杭州市市长邵占维提议,“开通小区到学校的中巴车,专门接送孩子上下学,以缓解早晚高峰中小学、幼儿园门口交通特别拥堵的状况。 ”
经相关部门筹备协调,本周一,杭州公交集团的五辆金龙巴士以校车的新身份,载着两所试点小学的近200名小学生驶上了上学路。至此,酝酿已久的杭城校车试点项目正式启动。
对杭州上述试点项目,记者日前实地跟车体验了首发车,发现尽管是否能实现“缓解交通拥堵”这一初衷还有待观察,但学生和家长对开出校车的欢迎,以及完善校车的期待则是切实而强烈的。
每车设有跟车教师
9月5日早晨6:30,杭州市拱墅区半山路上的杭钢北苑社区,三辆金龙大巴鱼贯而入,车辆前、后、侧面的挡风玻璃上,都贴有“校车”、“学生接送车”的字样。
此时,杭州教科院附小校长周德勇在人群中忙碌着,因为三辆大巴将在这个社区集合点,接送学校的120名学生上学。周德勇介绍说,校车采取“点对点”的接送方式,“也就是说,乘坐校车的学生都要到一个点集合上车,沿途不停靠,直接送到学校。”“这个集合上车点处在相对中心的位置,家长送孩子过来比较方便。更关键的是,小区愿意将健身中心前厅开放给我们用于学生集合,我们就不用担心刮风下雨时孩子会露天候车了。”周德勇说。
为了校车最终能安全上路,教科院附小开了好几轮专题家长会。9月2日下午,学校还就乘车学生的编组、列队,与车辆座位的对应关系进行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演练,“每位学生都固定车辆,固定座位,每辆车都配一位相对固定的跟车老师。”6:35左右,3号车的跟车老师吕老师手持一本花名册,在现场召集3号车乘车学生集合。清点完毕后,吕老师提醒学生们系好安全带。
司机都很资深
7:10,比预定时间晚10分钟,教科院附小的校车上路了。在交警的现场“护驾”下,校车顺利开出社区拐上半山路。
尽管校车多处贴有标识,但由于金龙大巴淡灰色的车体颜色并未进行特别的喷涂,行驶在路上粗看过来,看不出与普通旅游大巴有何分别。“旅游大巴用作校车还是有一些不足之处的,比如座椅偏高,个头矮的同学坐在位子上脚不沾地。”转塘小学校长张军林觉得,校车还是应该选用专用车型。
“像美国的‘大鼻子’校车,车体采用醒目的专用颜色,而且安全性能极高,悍马都撞不过它,而且校车在马路上可享有一定的特权。”张军林津津乐道地介绍说。
尽管试点阶段还未来不及配备专用车型,不过校车司机都经过精挑细选,驾龄、驾驶里程都是考量的标准。3号车的驾驶员沈强有10多年的驾龄,此次被选中担任校车驾驶员,沈强称自己感到责任重大,“公司要求我们最高时速不得超过40公里,今天我发现路面不是很平整,实际上只开到30公里。”
至于校车收费问题,杭州的媒体报道说,目前,首批试点校车收费初定为每人每学期120元,车辆运营成本中不足的部分由政府补贴。
暂不向低年级学生开放
因为是试点,教科院附小仅有五、六年级120名学生得以享受金龙大巴接送上学的“待遇”。转塘小学则将一年级学生排除在外。对此,两所试点学校的负责人表示,低年级学生的自理及自我管理能力较弱,“尽管有跟车的校方人员,但担心照顾不过来。”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即便是可以服务的高年级学生,也是在遵循家长意愿及校车运能的前提下,且目前仅能服务于部分学生。“大约有40%的家长放弃校车。”周德勇介绍说,由于采用“点对点”的接送方式,有些孩子从家到集合点和到学校的距离差不多,家长索性直接送孩子去学校了。
而转塘小学目前仅有60名学生能享受到校车的便利,主要受制于校车的运能。“目前试点期间仅配备2辆校车点对点接送珊瑚沙社区和狮子社区的学生,而我们的生源遍布周边13个社区。”张军林说。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rxcoffe.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乐竞官方网站,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rxcoffe.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乐竞官方网站)”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大连地铁加开47列次 保障焰火秀期间市民出行[09-27]
- 进万企、解难题:便捷市民上下班通勤路,成都公交出实招[09-20]
- 中秋假期去哪游玩?郑州公交上线 8条景区直达专线[09-14]
- 乘小巷公交 游古街小巷[09-09]
- 行业观察|北京公交专用道第三批优化调整对出行有哪些影响?[09-05]
- 郑州公交:城市记忆之行进中的公交[09-04]
- 创新高!车展开幕在即,成都公交将开两条免费摆渡线![08-29]
- 贵阳公交构建智慧交通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美好出行需求[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