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公交行业要补贴也要改革
广州舆论一直质疑,政府对公共交通的补贴不及北京上海,以致票价优惠方案有点“抠门”。广州市财政对公交行业的补贴2011年预计同比增长近50%。这或许是对舆论的回应。长期喊亏的公交公司或可暂时歇声。
公交行业要求增加补贴,固然是由于票价难抵成本,且承担了票价优惠的压力,但所谓“成本涨幅超过×××%,企业资金吃紧,员工工资增幅较小,流失量大”等等,其实也见于各行各业,也不是只有公交行业才提供公共服务,不是只有公交才面临价格管制,医疗、教育、电信、电视、水、电、煤气……不知财政补贴了多少?
无权要求财政补贴的民营企业在成本压力下有几个常用的招数:减员增效、开源节流、改革创新、关门歇业。关门歇业是把社会资源,包括市场份额腾出来让给效率更高的企业。前三招是国企领导天天在唱的高调,但实效存疑。若屡屡指望财政补贴,还费神去搞什么减员增效、改革创新呢?
财政补贴归根到底来自纳税人。这些年虽然体制改革进展缓慢,但经济增长较快,尤其是名义税率变成实际税率,让财政收入迅猛增长。财政荷包胀了,有些人可能就淡忘了改革的迫切性。
广州的公交改革一直领先于全国,率先引入合资、外资、民营企业,率先实行无人售票。一直到今天,广州仍然享受这些改革举措的福荫。在财政补贴较少的情况下,公共交通不差于同等城市,这是广州的骄傲,该为公交行业记一功。但近年来似乎呈现倒退的苗头。比如说由房地产商创设的楼巴,这种由业主负担的点对点交通系统,比一般的公交车速度快,占道少,而且无需财政补贴,优势明显,却甚少获得政策支持。宏城广场和天河体育中心一带本来是楼巴最集中的停车场,这里地铁和公交线路多,容易疏散乘客,但政府宁愿投巨资改建成小汽车停车场,也不给楼巴保留一席之地。
楼巴少了,公交压力大了,补贴就必不可少。但纳税人不是“永动机”,需要增加消费才能提高生产效率。公交行业在肩负重担的同时,也应该重温改革的历程。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rxcoffe.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乐竞官方网站,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rxcoffe.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乐竞官方网站)”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大连地铁加开47列次 保障焰火秀期间市民出行[09-27]
- 进万企、解难题:便捷市民上下班通勤路,成都公交出实招[09-20]
- 中秋假期去哪游玩?郑州公交上线 8条景区直达专线[09-14]
- 乘小巷公交 游古街小巷[09-09]
- 行业观察|北京公交专用道第三批优化调整对出行有哪些影响?[09-05]
- 郑州公交:城市记忆之行进中的公交[09-04]
- 创新高!车展开幕在即,成都公交将开两条免费摆渡线![08-29]
- 贵阳公交构建智慧交通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美好出行需求[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