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公路让城市与乡村更近些
农村公路,是一项惠及农民的公益性基础设施,是公路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农村居民心中,“要想富,先修路”早已成为了一条人们耳熟能详的真理。在西安这片近几年来正在迅速发展的土地上,公路更是成为了连通城市与乡村,带领广大农村群众“走出去”的重要倚仗。
农村“行路难”的破解之道
顶着寒风,站在神禾原上向下俯视,远方依稀可见秦岭的巍峨轮廓。脚下那片广阔的河滩,便是柳青笔下《创业史》中著名的“蛤蟆滩”,滈河从其上静静流过,一条曲曲折折的小路顺着麦田的边缘,连通着滩上的一座座村庄,在河面经过一座颤巍巍的简易桥后,小路便蜿蜒而上,爬上高高的土塬。一直以来,这条村道都是滩上居住的村民们外出的主要路径,桥曾被雨水冲毁过几次,而上塬的坡道则窄而陡峭,大车一来,便成了难题。
然而,同样是站在神禾原上抬头望去,看见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色:在架梁机的轰鸣声中,一片片梁板被放置在高大的桥墩之上,一座30余米宽的桥梁已初具规模。桥面以一个平缓的角度,从原上延伸而下,两侧的辅道则通向了滩上的村庄。不难预见,当这座承接着黄土台塬和滈河河谷的桥梁完工之后,居住在蛤蟆滩上的村民无论是向南去往秦岭,还是北上神禾原,都将走上一片平整宽阔的坦途。
这座桥,是横贯长安区南北中轴的长安大道的一部分。大道由起点鱼鲍头村至终点环山旅游公路,全长8公里,将于2012年建成完工。它不仅拉近了沿路村庄与城市的距离,让西安市民们向着“父亲山”秦岭走近一步,同时也成为了推动长安区农村特色经济发展的快捷之路。
事实上,比起长安大道这样备受瞩目的重点建设工程而言,最令村民们关心和期盼的,还是离自个儿家门口不远的一条条村道。位于长安区王曲街办,连接着沿途9座村庄的申弥公路,便是这样的一条乡村道路:申弥公路的路面主要由柏油铺就,在过村庄的路段则由水泥路面代替。这条解放前的战备路虽不宽阔,但由于是街办内的一条主要干道,因而不仅车流量很大,同时也备受沿途群众的“关照”。只要路面有了损坏,养护部门派人整修时,不少沿线群众也纷纷自觉前来帮个忙,搭把手:“只有路面畅通了,大家出行才有保障。”
农村公路的建设,直接惠及着沿线千百万农民群众,不仅有助于加快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同时也促进了城乡交流,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其意义和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西安市辖区的范围里,农村公路广泛的分布于10个区县内。从2006年交通运输部作出专项支持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的决定以来,西安的农村道路建设便走上了快车道。经过5年的大规模建设,已新建改建县乡公路1500公里,建设通村水泥路6000公里,全市148个乡镇、3085个行政村,实现了100%乡镇通油路和100%行政村通公路,使得广大农村通达、通畅的问题基本得到了解决。
村里人走出去 城里人走进来
公路通到村民的家门口,改变的不仅仅是农村的交通状况,同时改善的,还有农村群众的出行困境。
在过去,用 “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来形容农村群众出行时的状态,可谓再合适不过了。位于临潼区秦陵街办的秦新路是一条村道,沿线有四个行政村。这条修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老沥青路,经历了十几年的风吹雨打,路面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坑,一到下雨天,这些坑就摇身一变成了泥塘,让过往的司机头疼不已。“大车还能凑合过,小车一不小心就会陷进去。”下焦村村民穆笑奇的废品收购站就开在秦新路的一侧,每到雨天,只要在屋里听见汽车发动机的轰鸣和底盘的摩擦声,老穆就知道又有车陷进了泥坑:“这时我就得赶紧拿着木板、炉渣,跑出去帮忙填坑、推车。”在路边开了八年废品收购站,类似的忙老穆不知帮过多少。直到去年,临潼区对秦新路进行了全面修整,用水泥路面代替了原来的沥青路,班车也开了进来,家门口有了公交车站,沿路的村民不用再蹚着泥水,步行两三公里去大路上坐公交车了。
道路的修通,使村民“走出来”变得更加容易,不仅农民能出来进城打工,农副产品也能方便地运出来变成商品。银桥乳品公司销售部的忤经理就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道:“过去从农村收鲜奶,需要奶农用背扛、用肩挑,即便如此,送来的鲜奶也常常因为运输时间过长,最终变质倒掉了。现在道路一通,在各村都设立了定点奶源收购站,一站式送达,方便、快捷,既保证了奶源质量,又保证了奶农利益,还畅通了乳制品销售渠道,可谓一举三得。交通运输事业的全面快速发展,无论是对奶农还是对乳品企业而言,都是帮了大忙。”
公路交通的迅猛发展,极大地引领了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农村“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的原生态美景吸引着大批的城里人。秦岭的沿山一线,原本是贫困的代名词,而随着道路的畅通,依托着优越的生态环境,却让“农家乐”乡村游逐渐升温,在沿山一带开花结果,并带动了相关的养殖业、种植业发展,土特山货、农副产品也特别走俏起来。
在长安滦镇街办的黎园坪村,过去通往西万路的村道,不仅弯多、坑多,而且土多,一旦两车相会,必是尘土飞扬,走一趟下来颠颠簸簸,极少有城里人愿意忍受“搓板路”之苦来到这座村庄。而在这段道路进行重新修整后,情况却立刻发生了变化。如今,每到周末长假,来黎园坪村休闲的城里游人络绎不绝,村里大街小巷到处都是车辆,偏乡僻壤发展起了农家乐,村民不用外出便能赚钱。一条路的整修,便能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摇身变成远近闻名的旅游村,其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
城里人沿着乡村道路走进农村,不仅将村庄与城市连接在了一起,还让科技、市场信息等成果顺利进入田间地头,使农民群众的生活发生了彻头彻尾的大变化。让农民在田间地头就可以搞起农副产品销售,将更多农民带入了致富之门。
养护成制约瓶颈 新机制仍需探索
农村道路有一种常用的说法是“三分建、七分养”,工程建设固然重要,但后期的养护工作也丝毫马虎不得。
在长安区最东头的鸣犊街办辖区内,沿着乡道马炮路一直向上,路的尽头便是炮里乡,这里是整个长安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区域,整个乡的老百姓都在高高的白鹿塬上安家。而马炮路则是群众下塬的唯一一条较近的通道。一旦这条路遭遇阻塞,几万群众就只能绕行至蓝田县焦岱镇一带,白白走很多冤枉路。然而当记者来到马炮路时,这里正在经历着一次修整。轧路机和载满沙石的卡车占据了大半个路面,仅留下能容一车通过的小道。正在干活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刚入冬时接连的几场大雨,让路上方的土塬滑了坡,“雨水混着泥土倾泻而下,对路面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对于山区道路来说,因天气原因造成的路面损毁,已经成了家常便饭,而滑坡后的清理和修整,都是一项大工程。“小修小补可以由养护道班自己完成,但大修就得有大型机械。不仅浪费时间金钱,还对群众的出行造成了影响。”
事实上,自然灾害对路面的破坏仅仅是一个方面,车辆超重超限等人为原因,才是造成路面损毁的最大元凶,也是道路养护人员最为头疼的问题。“尤其是村道和乡道,因为建设标准相对较低,有些拉沙、拉土的大型车辆,即使在大路上没有超限,但到了小路仍然会对路面造成沉重的负担。”长安区五星养护道班班长王晓鹏告诉记者,重型车辆的频繁经过,会增加路面出现坑槽、沉陷、龟裂、网裂等情况的可能性,减少道路的寿命。与此同时,一些车辆的沿途抛撒、倾倒、堆放,也大大加重了道路养护的工作量。
“随着农村公路体制改革的运行,新的机制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日常养护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乡公路和村公路失养和不养问题依然突出。”在采访中,西安市公路管理局农村公路计划统计科科长李建臣坦言,而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一是由于日常养护资金的缺乏,特别是村公路的养护资金严重不足,且资金的拨付渠道不是很畅通;二是作为农村公路养护责任主体的各区县政府,对农村公路养护工作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部分区县还没有将其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考核。
“在大量的农村公路建设完成后,养护的问题刻不容缓。”李建臣表示,只有继续深化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继续落实政府履行出资人的职责,建立稳定的资金渠道,继续完善管理、养护、考核体系,切实把乡村公路的养护管理纳入区县政府的目标考核,落实乡镇和村委会的责任,实现有路必养、有路必管,完善和修订农村公路养护考核办法,才能有效提高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水平,使其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放心路、精品路、文明路、致富路。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rxcoffe.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乐竞官方网站,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rxcoffe.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乐竞官方网站)”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大连地铁加开47列次 保障焰火秀期间市民出行[09-27]
- 进万企、解难题:便捷市民上下班通勤路,成都公交出实招[09-20]
- 中秋假期去哪游玩?郑州公交上线 8条景区直达专线[09-14]
- 乘小巷公交 游古街小巷[09-09]
- 行业观察|北京公交专用道第三批优化调整对出行有哪些影响?[09-05]
- 郑州公交:城市记忆之行进中的公交[09-04]
- 创新高!车展开幕在即,成都公交将开两条免费摆渡线![08-29]
- 贵阳公交构建智慧交通体系满足人民群众美好出行需求[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