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车企看淡中国限购不利影响
中国客车英文网【www.chinabuses.org】:中汽协日前分析指出,中国有八大城市可能加入汽车限购行列,不过海外车企纷纷表示对此并无忧虑,原因是中国车市将向三四线城市下探,在限购城市之外仍大有机遇。而环保人士认为限购对于减少空气污染效果不会显著。
车企看淡冲击
当前中国已经有四个城市采取摇号、限牌等汽车限购措施,包括北京、上海和广州三个一线城市,以及贵阳。上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分析指出,天津、深圳、杭州、成都、石家庄、重庆、青岛、武汉等八个城市也存在实施限购政策的可能。不过上述城市政府尚未公开阐明将实施限购。
中汽协副秘书长石建华预测,若上述城市实施限购,当地汽车销量将减少40万辆左右,下降25%左右,或者相当于2012年国内汽车销量的2%。
不过车企高管和分析人士大多认为,更多城市倾向于限牌的方式实现限购,对中国汽车销量不会产生根本性的影响。
通用汽车(中国)公司总裁兼中国、印度和东盟首席地区运营官苏瑞博(Bob Socia)日前通过电子邮件向路透社表示:“我们预计限牌对于新车销量的影响非常有限。”其认为北京和上海等一线城市汽车市场趋于成熟,对新车销量的重要性越发下降;更重要的方式在于消费者继续使用已有的车牌,购置新车替换旧车。
甚至倘若限购城市超过此次的八个,苏瑞博仍预计负面影响不大:“如果2015年之前中国25个交通严重拥堵的城市全面实施限购措施,我们预计对通用汽车的销量影响大约为2%到3%之间。”
丰田常务董事、雷克萨斯全球业务负责人伊势清贵(Kiyotaka Ise)则从另一个角度看待中国更多城市限购。其表示将欢迎任何鼓励刺激购买混合动力车的政策:“从中国车市规模看,2%(指石建华的预测下滑数值)非常巨大。如果(限购的)目的在于改善空气质量,那么对于混合动力车而言是一个商业机会。或许低污染的混动车将免于受限。”目前丰田旗下普锐斯油电混合动力车是全球最畅销的混动车。
国金证券汽车研究员吴文钊表示:“我认为另外八大城市不会同时立即宣布限购,尤其是目前中国经济面临下滑的压力,中央政府正鼓励拉动国内消费。”
建厂规划或受影响
极个别车企坦言,中国更多城市限购可能对在华建新厂的规划造成影响。
一家总部在北京的车企高管表示,中国突然颁布限购政策已经并不新鲜,但并非所有的车企都已经做好了应对准备。
该匿名高管称:“我们(指车企)中有一部分正处于建厂的狂热中。倘若车企在华产能扩张无度,则会存在巨大风险。”
今年4月,通用汽车宣布未来3年将在华兴建4座工厂,将在华产能提升至500万辆/年。而大众全球10座新工厂有7座落于中国。
市场下探应对限购
根据上周研究公司尼尔森一项报告,未来12个月内中国接近70%的潜在汽车买家来自于三四线城市,而当前该比例大约为50%。报告指出:“乘用车主要需求从沿海区域转移至中部和西部地区,下探至等级较低的城市。”
在尼尔森的划分标准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为一线城市,青岛、大连和深圳等发达城市与省会为二线城市,普通地级市为三线城市,而县级市为四线城市。从通用、大众、丰田到本土自主品牌,市场重心都在向三四线城市转移。
大众中国发言人陆德维(Christoph Ludewi)表示:“新客户将来自级别较低的城市,我们看到了巨大的潜力。主要增长将来自于这些区域。”
福特中国发言人、亚太区企业传播总监何川(Trevor Hale)则宣称,福特计划将在华经销商数量从当前的500家提升至700家以上,“大部分新经销商将在三四线城市”,预计三四线城市将成为2020年之前中国车市增长的引擎。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rxcoffe.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乐竞官方网站,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rxcoffe.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乐竞官方网站)”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比亚迪向乌拉圭电动公交运营商交付100台12米纯电大巴[09-24]
- 海外一线坚守者,点亮世界“安凯红”[09-14]
- 搭载先进动力系统 比亚迪匈牙利工厂第700台纯电动大巴下线[08-30]
- 绘就交通新画卷 亚星客车成功交付坦桑尼亚[08-29]
- 行业观察|国产新能源客车是否受欧盟电动汽车关税新政影响?[08-28]
- 节能环保至上 金旅客车缘何收获北欧客商点赞?[08-27]
- 产品推介+现场签约 中通客车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墨西哥)举行 [08-23]
- 中车电动达喀尔项目:成功是我们拼搏出来的丨企业文化故事④[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