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车企海外砸钱并购
中国客车英文网【www.chinabuses.org】:美国《时代》周刊网站3月17日刊文称,奋力挣扎的中国汽车制造商,正寻求依靠海外收购来获得竞争优势。
中国一直梦想将上海变成21世纪的底特律——不是一个遭遇破产、深陷经济困境的地方,而是全球汽车行业的一个主要中心。但这些希望破灭了。虽然中国是世界最大的汽车市场,并且中国人驾车欲望强烈,但该国的汽车制造商们一直在吃力地追赶它们的国际竞争对手。
中国汽车制造商普遍缺乏技术、经验和品牌影响力,它们即使在国内市场竞争中也面临一些障碍,中国消费者认为国产汽车质量不佳。因此,大众、别克和现代等外国品牌在中国市场的占有率达70%。在海外,中国汽车往往出口到其他发展中国家,那里的消费者更在意价格而不是品牌。
怎么办?中国汽车企业似乎正试图购买技术、专业知识和市场地位,它们依靠自身力量获得这些非常吃力。近期,中国汽车企业在全球汽车业中达成了一系列高调的交易。2月,国有的东风汽车公司同意向陷入困境的标致雪铁龙投资约11亿美元,这是一项法国政府也参与其中的一揽子救助方案的组成部分。近日,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商万向集团在申请破产的美国混合动力跑车制造商菲斯克的资产拍卖中获胜。本月早些时候,中国一汽旗下的一家公司与总部设在密歇根的亿科动力国际公司签署了一项合资企业协议,将制造后者的环保发动机。
这些最新的交易正跟随中国汽车收购“鼻祖”的脚步:2010年,私营的中国汽车制造商吉利从福特手中收购了知名瑞典企业沃尔沃。前不久,吉利与沃尔沃表示正扩大合作,以研发一种新的超小车型。
现在的情况是,有足够融资渠道的中国汽车制造商正使用它们的财力购买技术、市场份额和拥有新产品系列的机会,它们如果凭借自身力量获得这些会非常困难并且很费时间。正因为如此,中国的资产收购已经使得一些批评人士担心西方正将关键的技术知识交给中国汽车制造商,这将帮助它们与通用、福特等重量级企业竞争,或者更糟糕的情况是,这些知识可以应用于军事方面。在万向集团对美国电池制造商A123系统公司的收购于去年获得美政府批准后,一位参议员抱怨说,在美国研发出来的此类技术“不应该送到中国”。
然而,俗话说要饭的就不能挑肥拣瘦。中国人(在多数情况下)正投资或收购历史上问题很多的企业或资产。例如,法国亏损企业标致能否在没有新资本注入的情况下存活下来还是个不确定的问题。东风等中国企业有用来扭转败局的资金,然而,购买资产与明智地使用它们是两码事。这些中国公司能否利用它们的收购使自身成为更好的汽车企业,或者它们能否帮助这些被收购的企业和资产扭转困境,仍有待观察。中国的汽车行业或许会发现,钱能买来东西,但买不来捷径。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rxcoffe.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乐竞官方网站,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rxcoffe.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乐竞官方网站)”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比亚迪向乌拉圭电动公交运营商交付100台12米纯电大巴[09-24]
- 海外一线坚守者,点亮世界“安凯红”[09-14]
- 搭载先进动力系统 比亚迪匈牙利工厂第700台纯电动大巴下线[08-30]
- 绘就交通新画卷 亚星客车成功交付坦桑尼亚[08-29]
- 行业观察|国产新能源客车是否受欧盟电动汽车关税新政影响?[08-28]
- 节能环保至上 金旅客车缘何收获北欧客商点赞?[08-27]
- 产品推介+现场签约 中通客车全球合作伙伴大会(墨西哥)举行 [08-23]
- 中车电动达喀尔项目:成功是我们拼搏出来的丨企业文化故事④[0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