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世博后,500辆新能源车加入公交
随着2010年世博会临近,除了快马加鞭进行关键技术突破之外,如何让这些技术在世博会结束后,在更大范围内得到产业化应用,也应“未雨绸缪”。在昨天举行的世博科技行动计划领导小组会议上,来自科技部和上海的有关人士认为,应借鉴北京奥运经验,将科技成果与盛会之后城市的长期发展定位相结合,让创新成果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得到产业化。
科技部有关人士介绍,“绿色、科技、人文”的奥运会口号现在已成为北京的城市定位。以新能源交通工具为例,锂电池电动汽车的产业化,已列入北京的整体交通发展规划中。再如上海提供的20辆燃料电池汽车,在奥运会上零故障运行7.3万公里后,并未就此“功成身退”,而是到美国加州继续接受行驶“考验”,目前每辆车在专用的测试路段已行驶了700多公里。如通过测试,将获得美国的相关认证,为燃料电池汽车开拓国外市场奠定基础。
据统计,在140项世博科技攻关项目中,大部分已完成预定目标,并在世博园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运行中得到实际应用。不仅如此,世博科技专项取得的效果,还将在2010年以后很长一段时期内产生持续效应,这也是专项背后更深远的意义。有关人士分析,上海科技在信息、能源、交通和食品安全等领域已取得阶段性突破,经过世博会这一大规模的示范应用,必将在集成度和产业化方面更上一层楼。
借鉴北京的经验,上海已做好“后世博时代”的相关布局。同样以新能源汽车为例,世博会期间将有1000辆新能源汽车在世博园区内外示范运行。其中,200辆燃料电池汽车和300辆电动汽车将在园区内,向世人兑现交通“零排放”的承诺;还有500辆混合动力汽车,在园区外围运行。待世博会结束,混合动力车、电动汽车可用于城市公交系统,燃料电池汽车则继续研究其可靠性,包括加氢站的布局设计等配套工作,也将提前启动。其背后,是整个城市已做好规划,“虚位以待”新能源汽车的登场:根据规划,2012年全市汽车年产量中10%的席位将让给新能源汽车。届时,上海一年将节油0.78亿升,减少23万吨二氧化碳排放。
除了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半导体照明(LE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等新兴产业“后备军”正摩拳擦掌,将世博大舞台作为产业起飞的“跑道”。例如入选城市最佳实践区的“沪上生态家”,绝非仅仅为了展示,它的设计理念中,就体现了上海夏热冬冷、雨季潮湿的气候特点,实用性很强。而且,为方便在世博会后及时推广,“生态家”中采用的成熟技术与前瞻技术的比例将控制在7∶3。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rxcoffe.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乐竞官方网站,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rxcoffe.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乐竞官方网站)”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每辆补贴4.2-8万元!新能源城市公交及动力电池更新补贴标准出台[09-26]
- 交通运输部:全力做好2024年中秋国庆假期交通运输服务保障[09-13]
- 12城入围!交通部印发2024年城市公交优先发展和绿色出行典型案例[09-13]
- 交通运输部修订印发《汽车客运站安全生产规范》[09-12]
- 六部门组织开展2024年绿色出行宣传月和公交出行宣传周活动[09-06]
- 工信部等八部门:做好老旧新能源城市公交车辆动力电池更换工作[08-21]
- 行业观察|国务院审议通过《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将为行业带来哪些利好?[08-20]
- 政策解读|交通部印发《农村客货邮运营服务指南(试行)》的通知[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