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发布
三、主要任务
(一)打造我国重要的电动汽车研发中心
到2012年,基本建成以企业为主体,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同参与的产学研用结合的电动汽车自主研发创新体系,在动力电池、关键零部件等重点领域形成国内一流的自主创新能力。在郑州市建设整车研发中心,在三门峡市建设纯电动轿车整车试验检测研发中心,在新乡市建设国家电池检测中心,在南阳市建设省级动力驱动系统检测中心。到2015年,全省电动汽车相关产业国家级技术中心达到5家以上,具备整车、动力驱动系统、电池及控制系统等核心零部件的研发和综合性检测检验能力,为电动汽车行业的技术创新和发展提供支持。
(二)打造国内一流的动力电池生产中心
以河南环宇电源股份有限公司、金龙集团、河南科隆集团、河南比得力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骨干动力电池企业为龙头,发挥国家(新乡)化学与物理电源产业园区的集群优势,打造新乡动力电池生产基地;以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凯迈嘉华(洛阳)新能源有限公司为基础,打造洛阳电动汽车动力电源系统生产基地。努力开拓国内外市场,把我省打造成国内一流、力争国际一流的动力电源系统生产中心。———河南环宇电源股份有限公司到2012年形成年产动力锂离子电池1.5亿安时(50万安时/日)、动力电池材料3000吨生产能力;到2015年形成年产动力锂离子电池8.1亿安时(270万安时/日)生产能力。
———河南科隆集团到2012年实现年产各类镍氢、锂电电源材料15000吨,电池及电池组产能达到7亿安时;到2015年电源材料规模达到22000吨,电池及电池组产能达到8.7亿安时。
———金龙集团河南锂动电源有限公司和中科科技有限公司到2015年形成年产6亿安时电动车用动力锂离子电池生产能力,约合10万辆轿车所用电池;金龙集团中科科技有限公司形成年产12000万平方米锂电隔膜材料生产能力。
———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到2015年形成年产12亿安时锂离子动力电池、5万套锂电池动力模块生产能力。
———河南比得力高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河南海奥通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到2012年形成年生产动力电池2.5亿安时动力电池生产能力,到2015年产能达到15.5亿安时。
———凯迈嘉华(洛阳)新能源有限公司到2015年形成年产车用600—5000法拉超级电容器及模块200万只生产能力。
支持三门峡兴邦特种离子膜公司开展特种离子膜的研究与生产;支持焦作市多氟多化工股份公司研发生产动力锂离子电池材料;支持信阳青山纯电动汽车科技公司开发动力锂离子电池及相关产品。
(三)打造国内有重要影响的关键零部件生产中心
以南阳嘉远特种电机有限公司、金润新动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南阳防爆集团、河南瑞发水电、河南通宇新源动力公司为骨干,建设豫西南电动汽车电机及驱动系统生产基地;以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中航电动汽车(郑州)有限公司为龙头,建设郑州电动汽车电机及动力总成生产基地;以三门峡速达交通节能科技公司为基础,建设电动汽车驱动再生控制系统、“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及电源管理系统生产基地;以许继集团为基础,建设智能充电站系统生产基地;以新航集团为龙头,建设豫北电动汽车空调及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生产基地。尽快形成完善的电动汽车产业配套体系。
———南阳嘉远特种电机有限公司到2015年形成年产20万台(套)驱动系统生产能力,到2020年形成年产50万台(套)驱动系统生产能力。
———金润新动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到2015年形成年产10万台套电机—专用变速箱一体化产品生产能力。
———三门峡速达交通节能科技有限公司到2015形成年产50万套纯电动汽车配套驱动再生制动控制器、“内置式”永磁同步电机、电池管理系统生产能力。
———中航电动汽车(郑州)有限公司到2015年形成年产20万套动力总成生产能力,到2020年形成年产60万台套动力总成生产能力。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到2015年形成年产100万千瓦稀土永磁多级无刷直流电机生产能力。
———信阳青山纯电动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到2012年形成年产纯电动动力总成6000套生产能力。
———中航锂电(洛阳)有限公司、凯迈嘉华(洛阳)新能源有限公司、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二十七研究所到2015年形成年产32万套电源管理系统生产能力。
———豫新汽车空调股份有限公司到2015年形成年产50万套电动汽车空调系统生产能力,到2020年形成年产160万套电动汽车空调系统生产能力。
———豫北(新乡)汽车动力转向器有限公司到2015年形成年产24万台(套)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生产能力,到2020年形成年产150万台(套)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系统生产能力。
———许继集团许继电源有限公司到2012年形成年产200套智能充电站系统、2000台智能充电设备、1万台车载充电器生产能力,到2015年形成年产2000套智能充电站系统、2万台智能充电设备、10万台车载充电器生产能力,到2020年形成年产1万套智能充电站系统、10万台智能充电设备、100万台车载充电器生产能力。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rxcoffe.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乐竞官方网站,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rxcoffe.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乐竞官方网站)”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每辆补贴4.2-8万元!新能源城市公交及动力电池更新补贴标准出台[09-26]
- 交通运输部:全力做好2024年中秋国庆假期交通运输服务保障[09-13]
- 12城入围!交通部印发2024年城市公交优先发展和绿色出行典型案例[09-13]
- 交通运输部修订印发《汽车客运站安全生产规范》[09-12]
- 六部门组织开展2024年绿色出行宣传月和公交出行宣传周活动[09-06]
- 工信部等八部门:做好老旧新能源城市公交车辆动力电池更换工作[08-21]
- 行业观察|国务院审议通过《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将为行业带来哪些利好?[08-20]
- 政策解读|交通部印发《农村客货邮运营服务指南(试行)》的通知[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