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柴减少铸造残余应力技术成果达国际先进水平
鉴定会现场
8月16日上午,广西科学技术厅组织有关专家,对股份公司完成的“利用发动机缸体、缸盖等铸件余热时效热处理工艺的研究”项目科技成果进行鉴定。经专家鉴定,该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创新性,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技术水平。
当天上午,该项目科技成果鉴定会在玉柴动力大厦4楼会议室召开,由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李远才为主任委员、广西大学教授陈家权为副主任委员的7人鉴定委员会对该项目技术成果进行鉴定。自治区科技厅处长黎卫红、玉林市科技局局长于一飞、副局长邱振泉以及项目组的核心成员铸造厂厂长赵国琴、副厂长黎武新、质量部质量开发处副处长童思艺等领导出席了鉴定会。
会上,童思艺从工作要点、经济社会效益、发展前景等方面做了该项目的技术工作报告。听取报告之后,鉴定委员会专家就项目相关技术问题向项目组成员提出质疑,对专家们的质疑询问,赵国琴等项目组成员给予了回答。
最后,鉴定委员会在审阅了相关的技术文件资料和考察生产现场的基础上,经认真讨论,形成鉴定意见:该项目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具有创新性,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技术水平。项目符合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应用前景广阔,他们一致建议进一步扩大应用规模,为促进行业推广应用和节能减排做贡献。
据了解,铸件残余应力过大容易导致铸件变形、开裂,影响铸件的质量及进一步的加工。该项目首次提出利用铸件余热和电辅加热的时效热处理工艺,并将其应用在发动机缸体、缸盖等铸件的时效热处理工艺中,并对电辅加热装置及其热处理工艺进行了创新。目前,该技术成果的运用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果:一是铸件残余应力降低效果显著。该工艺处理后的铸件平均残余应力小于20 MPa,低于国内用传统热处理工艺的铸件残余应力值;二是大幅度降低了能耗,经3年来在实际生产中应用,总节电112.6万Kwh,折合4124.7t标准煤,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三是减少了传统时效热处理工艺作业时的场地占用面积,提高作业场所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大幅度减少了热量的排放,改善了工人的操作环境且物流顺畅。
相关人员介绍说,该项目技术成果将在玉柴正在建设中的铸造中心进一步推广应用。
1、凡本网注明“来源:www.rxcoffe.com”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乐竞官方网站,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www.rxcoffe.com”。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乐竞官方网站)”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copyright#chinabuses.com
- 陈华出任康明斯中国供应链、质量和信息技术执行总监[09-26]
- 成都客车森鹏电子共携手 绘制海外绿色交通新篇章[09-26]
- 逐鹿欧美市场 精进电动耀动2024汉诺威商用车展[09-26]
- 玉柴参加“与中国驻东盟经商参赞面对面”交流会[09-26]
- 北京祥龙公司与宁德时代签署战略合作协议[09-26]
- 媒体关注:从未势能源看中国氢能企业的全球化之路[09-25]
- 尽显“全天候”品质 欧辉BJ6105确实有点大不同 [09-25]
- 森鹏出海 领航商用车数智化转型[09-23]